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

创业板市场其退出渠道主要有,创业板退出渠道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吴燕婷刘玉龙彭彦)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集体上市,拉开了创业板服务双创企业的序幕。近十年来,创业板一系列贴近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特点的制度尝试和创新,培育了一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企业。如今,创业板改革再次引发市场热议。如何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优化融资服务功能,是市场热切期待的。

创业板十年服务“双创”优势突出

随着创业板市场的快速发展,一大批新经济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做大做强。创业板对于引导和煽动大量社会资本流向急需金融支持和市场孵化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重要作用。

据深交所统计,目前创业板上市企业有776家,其中90%以上是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拥有独立的R&D核心能力,70%以上是创新创业特征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同于其他板块的市场结构,创业板具有鲜明的特点并形成了示范效应:在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549家公司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为代表的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例,目前已有208家公司登陆创业板,占创业板近30%。

同时,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为风险投资提供了重要的退出渠道,既实现了风险投资的增值,又不断将资本引向创新领域,形成创新与资本的正向循环,带动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活跃和成长。

“创业板虽然在开盘之初就受到市场的诟病,但其示范带动作用也是巨大的。”锂电池行业上市公司欣旺达董事长王伟告诉记者,2023年欣旺达在创业板上市时,净利润只有8000多万元,首次募资超过8亿元,之后在资本市场多次再融资。2023年,欣旺达归母净利润为7.0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5.73%。“可以说,因为我们赶上了资本市场的快车,我们民营企业有机会快速做大做强。”王伟说。

华晶证券执行副总经理、投行业务负责人魏善伟表示,创业板发挥了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纽带作用,形成了支持创新的生态圈,引导资源向高效、高效、高增长领域集聚,促进了创新资本的形成、流动和流通。

探路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创新

十年来,创业板不断进行制度改革,适应高科技、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特点的要求,推动制定差异化、多元化的上市条件和投资者管理制度,为技术创新型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投融资环境。

首先,考虑到创新型企业的特点,创业板的利润门槛和现金流门槛较低。记者了解到,主板和中小板要求连续三年盈利不低于3000万元,现金净流入不低于5000万元或连续三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而创业板要求连续两年盈利不低于1000万元或最近一年盈利不低于5000万元,对现金流没有要求,体现了资本市场的包容性。

此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已在创业板试行,并在其他行业和市场推广,使这一制度在中国资本市场生根发芽。深交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散户数量庞大

“不得不说,创业板在引导公司规范信息披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不同行业都有行业指引。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相应地建立了现代公司管理制度。”中科创达董事兼首席财务官王焕鑫表示。

市场翘盼创业板拉开改革序幕

十年后,具有改革基因的创业板有机会再次突破。10月20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a-gid="9089785" qid="6537540780406347021" mention-index="0">李超公开致辞称,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改革再度引发市场热议。

“创业板的上市条件对于许多新兴行业的包容性仍然不够,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对创业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创业板改革,提高其对新经济企业的包容性迫在眉睫。”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说。


比如,业内普遍流传创业板上市前存在更高“隐形门槛”,远超过规定的连续两年盈利且累计不低于1000万的标准。


“从企业的生命周期角度来看,最需要融资的阶段,可能正好对应着亏损的经营状态。特别是对于互联网型企业而言,盈亏平衡点对应的规模和市占率都显著高于传统企业。”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创业板应该提高上市标准的包容性,形成市场化进出有序的良性循环。


多位投行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很多新经济企业已经放慢了赴美上市步伐,科创板在红筹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作为支持新经济企业的创业板,希望也能尽快建立对新经济企业包容度更大的配套规则,营造出更好的准入氛围。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