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技巧 > 正文

营销机构号怎么填(解读知乎开机构号为干货为营销)

知乎画风高冷,谁与它风格最搭?

企业获得机构账号认证后,用户名后多了个蓝色标识以示区分,也拥有回答、发起提问、在空间内发布文章等权利。

看看这些机构答主们的首周人气吧!

截至7月25日下午1时,DT君统计了它们的粉丝数及内容热度(获得的点赞+评论数),结果如下:

其中,“中科院派来知乎搞科普的”中国科普博览,人气甩开了其他机构号好几个段位。机构号怎么才能讨好到知友?

在讨论中,银行从业者@张静年总结了知乎机构号受欢迎的7点必备素养:

  • 有能力:回答、专栏、评论都非常有质量。

  • 有原則:不随便答題,不随便赞同,不隨便评论,有公信力。

  • 有事业:专业人士。

  • 有知识:学霸或专业型人物。

  • 有趣味:若你喜欢怪人,其实他们很美。

  • 有审美:能从美学角度上给人启示。

  • 有名气:本身已经很厉害了。

机构号入驻,知乎会否变成营销者的天堂?

DT君此前分析了13篇内容热度(赞同数+评论数)在300以上的机构号文章和回答,发现科普、干货确实是知友们的最爱。这包括票房王中科院的4篇走心之作,以及美团专注服务广大码农的技术贴。

但其中,深藏功与名的公关文也不少,比如:

《你不知道的127层魔都第一高楼背后的玄机》,其实谈的是上海中心大厦里的各种西门子黑科技;而蹭着最近北京暴雨的热点,滴滴来一篇《7·20暴雨袭城,为什么打车这么难?》,怀揣的是给自家大数据打广告的小心思……

知乎会否因此变得小广告泛滥?

“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机构号的引进,弄不好将带来知乎垃圾信息的大爆炸。我预计知乎会成为莆田系的新阵地,而莆田系很可能会使用医院、医生、生物科技公司等马甲——这个历史进程最好的参考案例就是微博。

@张静年:机构号的入驻能完善消费导向的兴趣图谱捕捉,提高广告精准度,令广告形式多元化。但公关软文会不会大面积入侵,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互联网从业者@王凯说:互动不如个人账号人格化的机构号,最后都会沦落。机构号想要摆脱“自说自话”,就要根据知乎社区内的关注点制作内容。

广告公司资深策略@李怡:大家不要把营销妖魔化。你不关心可以不关注,但你也拦不住主动选择关注的人:他们可能是奥迪的车主、打算买奥迪的人,或者是汽车之家的水友 ——这些都是influencer。

担心机构号会降低知乎干货的含金量?

@李怡:不太会,我本人支持机构入驻。筛选严格,还是会有好内容,不会出现微博的情况。

@第一财经周刊:从一财君的角度来说,目前机构号的出现没有理由会降低知乎的含金量,毕竟,我们不就是为了给大家带去干货而存在的嘛!而且知乎用户与品牌的互动其实也是很有价值的。

独家 | 公测机构号答“记者”问

  • 新媒体运营在一财是什么地位?和传统内容渠道有没有冲突?

@第一财经周刊:

新媒体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端口,早在2010年,一财的电子杂志就已经上线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时俱进自然也是媒体人的追求,纸刊的阅读和新媒体的阅读带来的感受当然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也会针对两种不同的形式,带给大家不同的阅读体验。

而知乎,众所周知是一个用户质量比较高的社区,应该说,知乎上的用户与周刊的用户重合度是很高的,因此这次知乎邀请我们成为第一批机构账号,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机会,因此我们也有特别投入人力和精力,希望能够做好机构账号。

  • 机构号会不会把知乎社区内的关注点作为选题?如果现在有针对知乎社区做内容,那么是运营者个人行为还是团队作业(走一定媒体内容流程)行为?

@第一财经周刊:

一财是有针对知乎做内容的,就像我刚刚举的例子,我们也会对知友的提问进行筛选,邀请相关条线的记者进行回答,当然也会投其所好,根据知友们的兴趣选择内容,应该说,我们在知乎上发布的内容,至少会经过记者、校对、编辑三个环节来保证稿件的质量,因为持续的优质内容的输出,对我们媒体来说,是命啊!而至于哪天发什么内容,也会根据当天的热点来决定。针对我们目前收到的所有邀请一财君回答的问题,凡是商业相关,我们都会请相关条线的记者参与回答。

有话要说...